Jul
11 Tue
2017
當村上村樹訪問麻原彰晃現存的弟子們,弟子們說:我們師父常教導我們,不要殺螞蟻。他怎可能殺人?而我們上師教導僧眾,千萬不要落入金錢男女,她自己怎可能落入?這樣的說法符合邏輯嗎?請大眾向台灣持戒嚴謹之律師,請教白衣之相關戒律問題~
當村上村樹訪問麻原彰晃現存的弟子們,弟子們說:我們師父常教導我們,不要殺螞蟻。他怎可能殺人?而我們上師教導僧眾,千萬不要落入金錢男女,她自己怎可能落入?這樣的說法符合邏輯嗎?請大眾向台灣持戒嚴謹之律師,請教白衣之相關戒律問題~
----- 本版應一法師的請求,公開他的沈痛呼聲。
末法五亂 出自【法苑珠林】
一、當來比丘,從白衣說法:梵語:比丘;華言:乞士。謂末法之時,白衣詐稱師範,無識比丘,反從彼而受學也。
二、白衣居上座,比丘處下:謂末法之時,白衣詐言,我解大乘,坐當居上,比丘行微,坐宜處下也。
三、比丘說法,不行聽受:謂末法之時,比丘說法,不行承受。而聽白衣所說之法,受而不捨也。
四、魔說為真,正法為偽:謂末法之時,魔之所說,以為真道;而以佛之正法,反為不真也。
五、當來比丘,畜養妻子:謂末法之時,比丘不持戒律,畜養妻子,與俗無異也。
註:《法苑珠林》是佛家纂集中很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道世,是唐朝僧人,是一律師,對於戒儀,自是用心,如《受戒儀式》、《禮佛儀式》等著作,即為道世對律儀方面的心得。
《法苑珠林》乃道世有感於當時「日有澆醨,教沈道喪」為免因佛典「文句浩瀚,卒難尋覽」,所以才「讀一切經,隨情逐要,人堪行者,善惡業報,錄出一千,述篇三十。」,以供信眾尋覽翻檢之用。
發表留言
#1 微塵 於 2017/07/11 11:00 事已至此,不知傷了多少人的道心,慧命。哀悼。
#2 訪客於 2017/07/11 11:41
身旁有一群學五大論的僧眾們,果然腦筋很不一樣,非常靈活靈巧,想得出這樣的幌術。不過只要願意稍微思維就會明白這裡面的弔詭性在哪裡:要求別人不要如何如何,完全不能代表自己一定不會如何如何,這完全是兩碼子事,相信許多為人父母或老師應該很能體會,尤其反而許多爸媽或老師會如何如何,然後叫他們的子弟千萬不要如何如何吧!
現在的問題是,福智學員與僧眾,被教導錯誤且可以快速成就的邪師依止法---邪師是佛,身語意一定不會有問題,所以問題一定是在弟子這一方,還引經據典說這叫做"自方所見無法斷定"。
所以福智學員與僧眾完全不敢也不可以往金等身上這樣作意思維,他們會說這叫"非理作意"。所以明明正常腦筋很容易可以觀察出破綻或明顯與戒律相違有問題的地方,他們全部都像鴕鳥一般,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地在行持它們自以為是且可快速成就的"邪師"依止法。
聽了邪法(相似法) 卻自以為是正法,像駝鳥般錯誤地密護根門,把任何想依教理討論福智的事宜全部排斥,不參與不聽聞,來防止正知正見進入他們的識種子,還自以為這樣自己的識種子與依師等流很純粹與乾淨,來生可以快速且直接直遇邪師,所以也教導他人如此行持。而把任何想依據佛法教理善為觀察抉擇的善友皆視為惡友與毒素(非我族類),自以為在自淨其意地依邪見與邪法行持。
這樣盲無慧目卻自以為有慧目的一群人,到底未來會感得什麼果?他們之所以會感得這樣的邪師邪術邪法的業因到底在哪裡呢?
想想他們真的好可憐,自以為是正法,卻不知不覺入了魔教;時時宣說著要建立清淨宗大師教法,所以所有障礙全都是魔在干擾正法的建立;卻不知道這樣障礙全是因為自己依止魔為上師所產生的。真的對他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救了,一班以僧眾為首的加速衝向地獄的列車,我們這些外人人力單薄又人微言輕,要怎麼擋得住呢?唉...
宗達強於 2017/07/11 11:49 回覆
就算所發生的事,是「業力無法擋」的真實展現,眾生亦可以此「修心」,讓自心產生堅固的定解!
#3 金摳連於 2017/07/11 11:47
趕快公開所有真相讓全世界都知道
解救那些可憐的出家人
宗達強於 2017/07/11 11:52 回覆
如果有人願意做,形成輿論壓力,亦無不可。
#4 P島救難隊於 2017/07/11 11:51天啊! 我們很多親戚的小孩都被關在裡面
誰可以幫幫忙
把他們救出來
宗達強於 2017/07/11 11:54 回覆
自己的孩子自己救,親自去P島帶回小孩,那裡是法治國家,只要被阻攔就報警。
#5 早就提醒你不聽於 2017/07/11 11:59我們遇到一位法友(認為是善知識)時,不要立刻生起極大信心,急於依止。應以平常心看待,先從他那邊得到介紹道次第的經論,自己學習,對佛法基本架構有所認知、對教理有點體認,再了解善知識所必須擁有的條件是哪些。本身有了抉擇能力,再觀察你所認識的法友(善知識)是否具足這些條件。如果具足就可以依止;如果不具足,就以法友態度對待他。
如果先前因為無知而依止了,遭遇許多痛苦,我覺得繼續下去對你無益。就不要像以前一般親近,保持距離,讓時間自然而然地解決你們之間的問題,我覺得這樣較妥當。
——達賴喇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